- 五重玄义──法华五重玄义 → 五重玄義──法華五重玄義
- ﹝出法華玄義﹞ 天台智者大師, 凡釋諸經, 皆立五重玄義。 所謂一釋名、 二辯體、 三明宗、 四論用、 五判教相。 故此法華一經, 亦有五重玄妙之義也。 〔一、 法喻為名〕, 法即妙法, 喻即蓮華。 妙法者, 妙名不可思議, 法即十界十如權實之法。 良以妙法難解, 假喻易彰。 妙法則權、 實一體, 蓮華則華、 果同時。 故以法喻為名也。 (十界者, 佛界、 菩薩界、 緣覺界、 聲聞界、 天界、 人界、 阿脩羅界、 餓鬼界、 畜生界、 地獄界也。 十如者, 如是相、 如是性、 如是體、 如是力、 如是作、 如是因、 如是緣、 如是果、 如是報、 如是本末究竟等也。 權即三乘法, 實即一乘法也。 ) 〔二、 實相為體〕, 謂中道實相, 為此經所詮妙體, 故名實相為體也。 〔三、 一乘因果為宗〕, 一乘即一實相也, 宗即要也。 謂修此實相之行為因, 證此實相之理為果, 故名一乘因果為宗也。 〔四、 斷疑生信為用〕, 用即力用, 謂以大乘妙法, 開示圓機。 在跡門, 令斷權疑而生實信; 在本門, 令斷近疑而生遠信, 故名斷疑生信為用也。 (跡門者, 此經二十八品, 前十四品所談是也。 跡猶足跡, 如人住處, 則有行往之跡。 謂如來從久遠之本, 以垂近成之跡也。 本門者, 後十四品所談是也。 本猶根本, 謂如來開近成之跡, 以顯久遠之本也。 ) 〔五、 無上醍醐為教相〕, 聖人垂訓之謂教, 分別同異之謂相。 此經純圓極妙, 異乎偏小諸教, 喻如醍醐上味, 不同乳酪生熟二酥, 故名無上醍醐為教相也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